
《1942》相關評論

守身如玉、為那
卡朋特的調度能力+斯蒂芬·金的文本小說, 完美展現了80年代的自由放縱和機械時代的殘酷冷漠,伴隨著少年青春期的性壓抑和原生家庭的精神控製,讓這部青春校園恐怖片煥發出了更為深刻的所指。厄尼這個角色身上,同時存在著同性戀情結、俄狄浦斯情結和對女性的性剝削傾向,從弱小的、被保護的、女性化的,到暴虐的、仇恨的、大男子主義的,這種轉變既是克莉絲汀魅力影響,又何嚐不代表了一種脫離家庭反抗社會的成長,以及逐漸失控後的自取滅亡,他說,“家長的職責就是慢慢地殺死孩子”道出了其原生家庭控製的悲劇源頭。